中医发展史一览 各朝大事件简介

在线问医生2024-09-1312

中医大事年表

传统中医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整,疗法独特,蕴藏丰富的实践经验。纵览历史发展进程,其医学基础早在二千年前已形成,历代医家继承前人知识,阐发其理论,使原有基础得到充实和发挥, 再结合各自的文化修养和医学经验,不断补充、创新,而形成现今的局面。总括来说,中医学的发展是以典籍注释为主导;利用前人奠定的基础为依据,将内容不断注释而逐步完善起来的。认识这些发展进程,可深入体会中医的贡献。

传统中医发展进程,分为以下阶段:

1、医药起源

2、早期医药卫生活动

3、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4、医药学全面发展

5、医药学突出成就与创新

6、医药学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发展

7、近百年的医学形势

1、医药起源(远古 - 公元前21世纪)

原始人在采食过程中,发掘了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

氏族公社时期发明了火,衍生熨法和灸法。

当时的治疗手段常渗入巫术

黄帝与炎帝(神农)传说中的中医药始祖。

2、早期医药卫生活动(公元前1700 - 1100年)

根据甲骨文记载,当时已有许多病症名称, 同时开始有除虫、洗澡、洗脸等卫生知识。

伊尹传说他精于烹调,是汤液的发明者。

3、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周 (公元前1100 - 221年)

《周礼》记载了食医、疾医、疡医及兽医等医事制度,并有四时流行病和「五毒」之药。

医和用 「六气致病说」来解释各种疾病的成因。

扁鹊中国第一位正式传记的医家,创立了中医诊断基础。

「阴阳」及「五行学说」约于此时应用在医学上。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及《灵枢》二册,是当时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亦标志中医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秦、汉 (公元前221 - 公元220年)

《五十二病方》现存早的中药学参考文献,内容显示当时已有中药复方配伍理论。

哲学及宗教思潮崛起,开始影响中医药的发展。

师徒相授乃是当时主要教育培训制度,但开始以考试制度来筛选医师。

《神农本草经》早期的完整中药学文献。总结了当时的用药经验,共载药物365种,对药性、功能等已有概述。

华佗开创中药麻醉法,提倡体育疗法(导引除病),创立五禽戏。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亦即现今流传的《伤寒论》及《金匮要略》。

3、医药学全面发展

三国、魏晋及南北朝 (公元220年 - 581年)

王叔和《脉经》现存早的中医脉学专着,奠立了脉理与方法的系统化、规范化基础。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早期的完整针灸疗法参考文献。记有大量古代医学文,为后世发展建立规范。

葛洪《肘后救卒方》临床第一部急救手册,包括临床常见病、急病,以及相关的治疗摘要。

刘宋雷敩《雷公炮炙论》第一本药物炮制学专着,为当时制定了药物炮制的规范。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现存早的中医外科专书。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共载药物730种,对当时的中药知识作了勘订整理。本书为后期中药分类的典范,是直至7世纪中期的主要医药文献。

隋、唐 (公元 618 - 907年)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国早的病因证候学记录,共载1739种病证,详细论述了疾病的病因和症状,还包括诊断及预后。

624唐政府设立「太医署」,成立医学教育机构,开始有分科教授医学。一些地区性学府亦开始兴办。

659苏敬《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共载药844种,并开始绘制药物图谱。

581-682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包括理论、医方、诊法、治疗、食养及导引等多方面著述。

621-714孟诜《食疗本草》一本总结食用和治疗的本草专着。

713-741陈藏器《本草拾遗》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对方剂学发展很有意义。

752王焘《外台秘要》为总结性著作,为研究唐朝以前医学的重要参考著作。

841-846蔺道人《理伤续断秘方》中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着。

847 - 859昝殷《经效产宝》现存第一部妇产科专着。

974刘翰、马志《开宝重定本草》记载药物已达983种,分类方式先进。

4、医药学突出成就与创新

宋 (公元960 - 1279年)

982 - 992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受命于宋政府编辑的大型方书,共载药方16,834首,还包括理论、法则、组合、用药等完整知识。本书是总结公元10世纪以前的大型临床方书。

1027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详述手足三阴三阳经脉,及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和腧穴。

受命主持设计及造针灸铜人,为中医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重要发明。

1057宋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校定古代医书,编写本草、医方,并刊刻印行。

1060掌禹锡《嘉佑补注神农本草》书中记载的药物达1083种。

1061苏颂《本草图经》中国第一部刻版药物图谱。

1075苏轼、沈括《苏沈良方》个人编著方书

1076宋政府设立「太医局」,下设「卖药所」,后改称「医药惠民局」。即国家开设药局,为公共福利而设。

1082唐慎微《证类本草》个人编著,代表宋代药物学高成就。

1086韩只和《伤寒微旨》早期研究《伤寒论》专着。

1093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论述痘疹病源及治法,并附有方药。

1098杨子建《十产论》详述各种难产和助产方法,为妇产科专着。

1100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早期研究伤寒及时温病的专着。

1102杨介《存真图》较早地利用解剖经验,根据实物描绘而编成的解剖图谱。

1103宋政府设「修合药所」,后改称为「医药和剂惠民局」。即官方药物炮制坊。

1107陈师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政府属下药局的成药处方指南。世界上早的国家药局医方典籍之一,为当时制药的规范。

朱肱《类证活人书》将《伤寒论》原文以问答形式 述,并增补原书治法之不足。

1111宋医官合编《圣济总录》宋政府编修医书,广泛收集历代方书及民间方药。

1116寇宗爽《本草衍义》在本草理论上提出气味新说,同时评论当时的一些谬误。

1119阎孝忠《小儿药证直诀》引用名医钱乙(1035-1117AD)的理论与经验编成,此书对后世儿科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指导作用。

1132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个人编著方书

1144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现存全面注解《伤寒论》的早的注释本。

1150刘昉《幼幼新书》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作者发明小儿指纹观察法,如虎口三关指纹检察等。

1174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进一步阐述「三因致病说」,为后世病因著述所遵循。

1182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研究《素问》,探讨疾病发生机理。

1186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重视「五运六气」学说。

张元素《珍珠囊》对药物归经学说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189崔嘉彦《崔氏脉诀》将《难经》《脉经》《脉诀》内容加以论述,精炼了脉学。

1208宋太医局《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由南宋太医局刊刻,又名《保幼大全》。收编了南宋以前的儿科资料,总结精髓并加以系统论述。

1217张从正《儒门事亲》提倡 「六门三法」。

1220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首创以因证配穴,来指导临床针灸治疗。

1224张杲《医说》较早的中医史专着,广泛汇录南宋以前记载于各种文史著作中,有关医学典故、传说等史料。

1226闻人耆年《备急灸法》讨论常见急性病证的灸治法专着。

1237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一部内容丰富的总结性妇产科专着,长期为后人所应用。

1247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发挥了张元素(1151-1234AD)脏腑辨证之长,书内区分了外感与内伤病证。

宋慈《洗冤录》法医学专着,为处理死伤狱断案的法典和依据。

1249李杲《脾胃论》内科脾胃病专书,很有实用价值。

1253严用和《济生方》个人著作,为严氏50余年经验的总结,收载药方400首。

1254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论述痘疹病因治法,并附有方药。

1263陈自明《外科精要》本书标志当时外、伤科的确立。

金、元 (公元1115 - 1368年)

1294曾世荣《活幼心书》元代专书,选录了切于实用的儿科验方。

1306王好古《汤液本草》介绍药理、各病主治药、用法和炮制。

1330忽思慧《饮膳正要》以正常人膳食标准立论,制定了一般饮食卫生法则。

1335齐德之《外科精义》对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方面都有一些新观点。

1343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设有骨折脱位的整复及固定专论,对骨伤科有重要贡献。

1347朱震亨《格致余论》力倡「相火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

《局方发挥》反对忽略辨证,机械地搬用「局方」和滥用辛燥药物的风气。

5、医药学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发展

明 (公元1368 - 1644年)

1368王履《医经溯洄集》本书将伤寒与温病区分开来,分别对相关的治疗方法加以详述。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1406朱橚《救荒本草》选定可供灾荒时食用的植物414种。

1408明政府《永乐大典》大型类书,收载明代以前的医书甚多。乃古代中国大的典籍。

1442冷谦《修龄要旨》一部内容丰富的气功与养生保健专书。

1443明太医院特请专人仿照宋代式样,另行铸造针灸铜人。

1492王纶《本草集要》药物专着,发展了陶弘景(456 ~ 536AD)的通用药分类法。

1528薜己《口齿类要》现存早期的中医口齿科专书。

1529高武《针灸聚英发挥》汇集了16世纪初以前,十余种针灸文献的理论与治疗经验,同时附有作者的一些见解及评论。

薜己《内科摘要》中医史上第一本以内科命名的医籍。

《正体类要》记载正骨手法19种及外科方剂等,论述简明实用。

1549江氏父子《名医类案》载录了历代名医治案。是中国第一部以疾病种类编纂的大型医案专着,不仅对历代临床医家有指导作用,对医案学发展亦有重要的意义。

1550沈之问《解围元薮》早的麻风病专书。

1554薜己《疠疡机要》麻风病专书,有关辨证论治,方药及验案介绍。

1556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辑录230余部医籍,并将其他文献中有关医学内容也加入编纂而成。

1564李时珍《濒湖脉学》丰富了中医脉学内容

1567 人痘接种法见于记载,之后广泛流传,并传入欧洲多国。

1575李梴《医学入门》医学启蒙与入门专着,附有医德专述。

1578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前的中草药经验与知识。

1584吴昆《医方考》扼要论述有关方剂之命名、药味组成、方义、功效、适应证、加减应用、禁忌。是明代的方剂学著作。

1586马莳《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注证发微》将《素问》《灵枢》重新分卷加以注释,也是《灵枢》的早全注本。

1589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将《伤寒论》原文详加考订注释。

1591高濂《遵生八笺》有关养生保健的论述。

1601杨继洲《针灸大成》介绍了综合针灸与药物治疗的经验,是明代重要的针灸专书。

1602王肯堂《证治准绳》包括杂病、类方、伤寒、疡疮、幼科、女科共六科诊治法则,又称《六科准绳》。

1604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总结了前人有关小儿按摩疗法及成就,并加入作者经验。

1615龚延贤《寿世保元》述内、外、妇、儿各科病证的诊断及综合疗法。

1617陈实功《外科正宗》主张对外科疾病调理脾胃,并对多项手术及癌肿有精确描述。

1620武之望《济阴纲目》以经、带、胎、产诸病分列纲目编撰,便于妇科临证应用。

1622缪希雍《炮炙大法》对学习、研究中药炮制法,及用药注意事项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1624张介宾《类经》根据性质将《内经》原文再分类,并予以注解,很有参考价值。

1632陈司成《霉疮秘录》较早的梅毒专书。

1640张景岳《景岳全书》有关内科疾病的综合性医籍,包括理论、诊断、治疗、各家论述评议、经验、方剂等。是论述理论与临症各科诊治的全书。

施沛《祖剂》收集明代以前方剂,并加以归类 述。对古代方剂学有参考价值。

1642吴有性《温疫论》创立「戾气」学说,即现代有关细菌或病毒性传染病学说,对传染病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李中梓《内经知要》《内经》精简注释

清 (公元1644 - 1911年)

1644傅仁宇《审视瑶函》记载眼科病证108证,308余方剂,附有插图,又称为《眼科大全》。

1665祁坤《外科大成》记有外科辨证论治要点与常用方剂。

1669柯琴《伤寒来苏集》为《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合编本。

1670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使《内经》的不少疑难问题得到阐明。

1682汪昂《医方集解》一本应用较广的方书。

1687赵献可《医贯》强调「命门之火」的重要,提倡温补疗法。

李用粹《证治汇补》收集了内科杂病的各家论述和经验,共载80余种病症的辨证论治。

1694汪昂《本草备要》介绍药性专书,书中已明确地指出吸烟的祸害。

《汤头歌诀》中医方剂学重要入门书。

张璐《张氏医通》医学丛书,记载古今各科医学知识,还介绍了接种人痘方法。

1695夏鼎《幼科铁镜》对儿科的推拿疗法颇为重视,阐述了作者本人的经验与见解;对于指纹望诊及惊病的各种病证也提出不同的看法。

1697王宏翰《古今医史》有关医学史论述。

1723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受命于清政府编辑的大型类书,内有《医部全录》520卷。

1729尤怡《金匮要略心典》对《金匮要略》进行校正、注释和阐述,说理清楚。

《伤寒贯珠集》将《伤寒论》原条文作适当的连贯与再分类。

1732程钟龄《医学心悟》综合性医书,在医学入门书中很有影响。其中也谈及医德的具体要求。

1740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根据家传四代外科经验撰成。

1742吴谦《医宗金鉴》受命于清政府修纂之医学丛书。流传颇广,为学习中医的重要读本。介绍了人痘接种方法,并绘制多类骨伤治疗的用具图。

1746叶天士《温热论》有关温热病理论与经验总结。

《临证指南医案》医案专辑。

1750陈复正《幼幼集成》根据前人的儿科论述,结合作者本人40余年经验与体会写成。

1757张宗良《喉科指掌》喉科专着。

吴仪洛《本草从新》对于鉴别药品真伪,药物性味与加工炮制方法均有介绍。

1759徐大椿《伤寒类方》将《伤寒论》内113首方剂再次分类与校注。

赵学敏《串雅》广泛收集和整理民间医药经验与知识,突出民间走方医用药优点。

1761吴仪洛《成方切用》收方丰富,条理清晰,注释引证详细,对学习方剂及临床应用很有价值。

1765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总结了1802年以前药物学成就,载药921种。

1792唐大列《吴医汇讲》早的中医杂志。

1798吴鞠通《温病条辨》确定了温病学说的研究范畴,以及在人体的具体定位。使温病学说更完整及系统化。

1805高秉钓《疡医心得集》书中常从内科角度论述和治疗外科疾病。是清代三大外科学派中,颇具影响的外科代表作。

1808钱秀昌《伤科补要》骨伤科专辑。

1820陈修园《南雅堂医书全集》医学丛书。

1822清统治者下令在太医院内永远废止针灸科。

1827傅山《傅青主女科》后人将傅青主(1607-1684AD)以及其他医家,有关女科经验辑录而成。对带下、血崩、种子、妊娠、正产、难产、产后有简要论述。

1829章楠《医门棒喝》广泛讨论医学理论、诊法,以及各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并附有医案。

1830王清任《医林改错》根据尸体解剖及临床经验写成,强调解剖学的重要性。

1838郑梅涧《重楼玉钥》根据个人的喉科理论与诊治经验整理而成的专辑。

1840江考卿《江氏伤科方书》有关金疮、接骨、跌打、损伤等骨伤科疾病专着。

1842 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人可以在五个通商口岸设置医馆。

西医学开始广泛传入,形成了中西医并存局面。

1843周松龄《小儿推拿辑要》对儿科杂病方面,传统按摩疗法的应用。

1844 中美签订平等的「望厦条约」,规定美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设置医馆及礼拜堂等。

1846鲍相璈《验方新编》汇编了当时一些单方、验方及秘方。

1848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药物图谱,共收载植物1714种。

《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辑录历代文献中有关中药的资料性著作,共收编植物838种。

1852王孟英《温热经纬》是温病学论述汇编,又是温病诊治参考专书。

《王氏医案》医案专辑。全书详述作者对温病、杂病等治疗验案。

1863费伯雄《医醇剩义》继承前人基础,总结了一些慢性病经验,并自创许多方剂。

1864吴尚先《理瀹骈文》主张利用外治法通治内、外诸病。作者不但广泛吸取前人的外治论述,又收集民间外治法经验。

1865费伯雄《医方论》强调应根据病情处方,反对滥用某些通用方剂。

1877潘蔚《女科要略》系统简要地论述了妇产科常见的证治。

1881 天津开办「医学馆」,表示中国正式自辨西医学教育。

1882雷丰《时病论》介绍各种时令病的病因、病理、症状特点、以及辨证立法的依据。作者又拟定了一些自创的疗法及方药。

1884唐宗海《中医汇通医书五种》是较早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论著

《血证论》有关血证的论述。

1889张振鋆《厘正按摩要术》介绍各种按摩手法,附有儿科推拿的取穴及手法图说。

1892马培之《外科传薪集》对外科疮疡诸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朱沛文《华洋脏象约纂》将人体结构、脏腑图像与西医生理解剖知识,以图谱相互参照,加以论述。

1901郑肖岩《鼠疫约编》记载鼠疫预防及治法,并附有医案和验方。

《伪药条辨》分门别类来订修丸散膏丹方书,并考定讹传药品。

1912民国政府汪大燮等卫生官员首次正式提出议案,要求取缔中医学。

中医学近百年的形势

1914北洋军阀政府主张废止中医,遭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各地组织了「医药救亡请愿团」进行斗争

1921谢观《中国医学大辞典》共收名词、术语、医家、医着70,000条目。

1922恽铁樵《群经见智录》论述各种医学典籍。

1909-1924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综合性医书。在辨证论治选药立方上,结合中西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理论见解独到。

1924恽铁樵《伤寒论研究》在中西汇通的观点上,注释、补正、阐发《伤寒论》原文。

1925民国政府当局禁止把中医课程列入医学教育规程。

1929 余岩等人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使摧残消灭中医的活动达到高潮。

上述事件引发全国医药团体联合抵抗,后决议被迫取消。

1931 「中央国医馆」成立,致力推动中医科学化思潮。

1933吴炳耀《针灸纂要》介绍针灸取穴法,附有歌谣、解剖图谱、经穴彩图等。

1935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

1936民国政府颁布「中医条例」,当中仍充满歧视中医的内容。

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辑录魏、晋至明、清历代重要医着及少数日本医家著作。

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召开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中西医结合方式」的卫生行政方针。

1955 中医研究院成立。

1956 中医学院相继在成都、上海、北京及广州等成立。

同年举办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

1962卫生部高等中医院校统编的第一版中医教材正式出版。

1964 第二版中医教材出版。

1980卫生部制定了「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发展,长期并存」的方案。

中医出版社成立。

1982 《宪法》写入“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1985 国家中医管理局成立。

1986 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

1987 世界针灸学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1991 将“中西医并重”作为新时期卫生工作总方针之一。

2005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管理局向文化部报送了《中医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草案》

2006 颁布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统医药作为第九大类共9个项目列入名录。

200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指出要“中西医并重”、“扶植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在法律上和政策角度赋予中医合法的地位。

2009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及《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高度重视,对中医药予以重点支持。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有关部委编制完成了《重点中医医院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到2011年,总投资133.2亿元,重点建设16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和改善320所地市级以上中医医院的基础条件

30位国医大师6月19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在京召开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首届评选出的30位“国医大师”进行表彰,以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推动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与创新,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白内障什么时候做手术最好

白内障什么时候做手术最好

  白内障手术主要是考虑患者需求,是否影响患者视觉以及视力质量。还有高度近视患者,即使视力矫正良好,也可以进行白内障治疗,把晶体植入到囊袋里,可以达到脱镜目的。  所以白内障手术治疗,没有严格适应症,主要是看患者需求、患者视觉质量、视力以及手术医生手术技巧

急性脑梗最佳治疗时间

急性脑梗最佳治疗时间

  急性脑梗最佳的治疗时间为发病6小时之内,主要是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阿替普酶和尿激酶。  阿替普梅适用于发病时间在4.5小时之内,尿激酶一般适用于发病时间在6小时之内。如果超过溶栓治疗时间窗时,应尽早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集聚治疗,同时给予神经保护以及改善血

膝关节受伤、韧带断裂,术后一定要做好这件事

膝关节受伤、韧带断裂,术后一定要做好这件事

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跑跳类运动,对人体的膝关节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容易导致前交叉韧带断裂。而前交叉韧带(ACL)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其损伤、撕裂、断裂会引起膝关节松弛,长期可致肌肉萎缩、半月板损伤甚至骨性关节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

丝瓜炭疽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丝瓜炭疽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我们在种植丝瓜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那么如何更好的进行防患呢,丝瓜的炭疽病是很严重的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说说症状以及如何进行防范:  (1)丝瓜炭疽病症状在各生长期都可发生,以生长中、后期发病较重。幼苗发病,子叶边缘出现褐色半圆形或圆形病斑,茎基部受害,患

乙肝患者是不是需要终生服药呢?

乙肝患者是不是需要终生服药呢?

  乙肝患者在目前的医学水平条件下,是需要终身服用抗病毒药物的。也就是需要长期服用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比如替诺福韦和恩替卡韦。  但医学总是不断进步的。在未来也许有药物可以彻底的根治乙型肝炎,到了那个时期就不需要终身用药了。但在目前的医学条件下,乙

前列腺增生检查什么项目 什么是前列腺增生呢?

前列腺增生检查什么项目 什么是前列腺增生呢?

前列腺增生检查什么项目一、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增大,中间沟消失或隆起,应注意是否有硬结节,是否存在前列腺癌。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psa它是前列腺器官特异的标志,其升高可见于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炎、前列腺按摩、尿道插入设备操作

早上刷牙的时候恶心干呕

早上刷牙的时候恶心干呕

如果我们早上经常干呕,它会损害我们的胃和食道,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伤害,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情绪。此时,我们必须找出早晨干呕的原因,以便我们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早上刷牙的时候恶心干呕?  为什么早上刷牙的时候恶心干呕  早上刷牙的时候恶心干

女性喝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女性喝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生活中的女性对养生格外重视,有些女性喜欢喝黄芪来保健身体,据说女性多喝黄芪能延缓身体衰老,但对女性喝黄芪的具体功效,人们了争的并不全面,今天我会对它做详细介绍,能让大家近一步了解女性喝黄芪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女性喝黄芪的功效与作用1、利水消肿女性喝黄芪能起

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预防运动损伤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自身的运动的方法和方案,不能够过量的运动,同时在运动时要注意加强对关节的保护,这样能够防止关节在运动时受到损伤。  膝关节和肩关节在运动时容易受到损伤,注意运动时的正确方法、正确的运动量以及要正确的

无机磷酸盐偏高

无机磷酸盐偏高

  一般情况下,无机磷酸盐偏高是指血液中的无机磷酸盐含量高于正常范围。无机磷酸盐偏高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肾衰竭等,需要对症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骨质疏松  高磷血症会导致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可能会出现腰背部疼痛、驼背或身高变矮等,可以在医生

经期前体温是否会升高

经期前体温是否会升高

我们说我们的月经是跟身体的激素水平有很大的关系的,在月经的前半期的基础水平是低的,所以体温也是比较低的,在月经的后半期的,经过排卵之后身体内会产生一种叫孕激素的激素,那么这种激素会在后半的14天之内会出现一个平台的升高,那么随着这种激素的水平升高,基础体温也

抗癌的食疗食谱 抗癌吃什么好

抗癌的食疗食谱 抗癌吃什么好

癌症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果日常三餐能科学饮食,对预防癌症会有非常好的帮助。今天就和大家说说抗癌的食疗食谱。抗癌的食疗食谱1.三丝紫菜汤紫菜、香菇、豆腐干、竹笋皆切成细丝;起锅倒入花生油烧热,再加入500毫升清汤,然后放入紫菜丝、香菇丝、豆腐干丝